隨著新一代對生活的享受和食品質量的日益注重,進口食物已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喜愛。相關數據顯示,從2010年至2013年,僅美國輸華的肉類、海鮮、奶類、蔬果銷售就升逾一倍至34億美元。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,進口食物最主要的通道就是電商。業界估計,到2016年,跨境電貿市場規模有可能高達一萬億美元。
顯然,進口食物所帶動的不僅僅是電商,還有冷鏈業。因為,無論通過電商還是其他渠道進口國外食物,都不可能離開冷鏈、冷凍包裝這樣的“保鮮活”。否則,就有可能使這項原本是為了安全、可口、可靠的行為,反而成為不安全、不可口、不可靠了。
同時要看到,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,不僅有來自于種植、養殖等方面的,更有來自于運輸和管理等方面的,而冷鏈業發展滯后,則是造成食品安全問題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。以肉制品為例,按照國外的經驗以及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,一旦保鮮以后被解凍,就應當迅速處理。但是,在我國卻經常會出現反復冷凍的現象,食品安全自然難以保證了。
這也意味著冷鏈業發展的空間也越來越大了。從冷庫建設到冷庫食物的質量檢驗,從分裝到運輸,從配送到服務,都需要有良好的冷鏈做保證,有良好的配套設施和工具。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,都有可能造成食品的污染和品質降低,甚至引發食物中毒等方面的問題。
中國的電商企業應當從單一的電商業務轉向于電商冷鏈業,在全國各地進行布局并迅速形成我國電商和冷鏈企業的合作體系,迎接即將到來的進口食物大潮。對地方政府來說,面對日益興旺的進口食物潮,也應當抓住機遇,推動本地企業投資電商冷鏈業。同時,建立進口食物集散中心、分銷中心、分裝中心,鼓勵大學生創辦網店,以擴大就業渠道。前提是做好冷鏈工作,確保食物安全??傊?,進口食物數量的擴大,必將給電商和電商冷鏈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,只要能夠抓住機遇,就能獲得良好的發展機會。 |